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最狠的報復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起了這首歌詞,細嚼慢嚥後發現,林夕確實是強得入神。







"談音樂,談時事,不說愛



若無其事,原來是最狠的報復"

2014年10月13日星期一

收拾自己

今天用了大半天的時間來收拾房間。

是的,從上午吃了早餐後到晚餐時間,而且還有些手尾必須待明天完成。

對上一次那麼認真的收拾房間,我忘了是幾時了,這次我連窗簾布也拆下來洗了。為了讓房間有更多空間,我把電腦桌移走,把桌面電腦移到書桌去,再書桌上的過期雜誌整理好,準備給人或收舊報紙。

陸續有幾個學員在同一時期失戀,包括瑜珈老師本人,所以最近瑜珈都多做了很多療癒瑜珈,套老師的話,要從內部清除失戀帶來的負面情緒,重新做人。於是,我不止清除內部,現在連外部,包括房間也一併清理。

我的房間就像我那樣,堆積了許多東西,這裡指的當然就是厚厚的灰塵了。我總是說,請鐘點女傭來打掃,真的只能清除表面的骯髒,許多縫隙間和櫥櫃背後的"風景",一定會被忽略。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

收拾房間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心想著如果有人幫忙該多好,但自己的心必須自己打理,房間亦是,而且不能有怨言,畢竟裡面累積了那麼多灰塵,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能夠讓它煥然一新的,也只有自己。

這次我咬緊牙關把清理進行到底,末了,望著整間房,仿佛看到猶如動漫裡房間經過清洗後都會出現的閃光。那一刻,我滿意的大大鬆了一口氣。

收拾房間,雖然累,但享受整理自己的過程。

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看電影

出來工作後,一直都有單獨看電影的習慣。

一個人看電影,自由度比較大,也不用特別遷就誰,一時興起想看戲就進場,而且買單座的票也比較容易。

有煩惱、不開心或有壓力時,在電影院裡望者大螢幕,腦袋至少可以放空那兩小時,有甚麼煩惱或情緒都暫時拋到腦後,出來後才算。

很喜歡這種不用思考的感覺,基本上它跟發呆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多了些娛樂性。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思考素材

昨晚跟兩個中學好友出來聚會聊天,說到自己要在怡保settle down 的打算,兩個友人都即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訝異於他們的反應,但他們的看法和意見也引發了我連串思考和反思。

友人A 說30歲settle down 會不會太早,而且你又單身?你有沒有什麼想要體驗的東西?他認為人應該要有居安思危,要積極去沖去發展,否則將來通膨時怎麼辦?

友人B 就說人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多去嘗試和體驗不同的事情,然後去享受那個過程⋯⋯

他們的看法我感到疑惑,睡覺前我問自己是否活在舒適區裡,我是不是該離開這裡,去其他地方發展?然後我再反問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現在的狀況,有沒有很滿足現狀,工作和生活的目標是什麼⋯⋯等等。

其實我想了很多,也因為資訊太多,我找了同事學長問意見。

他說了自己的狀況:我現在在comfort zone,目前只想做點音樂,煮點菜⋯⋯有些人追求內在的東西,要精神上的提升,comfort zone 才能讓我安心追求這些東西⋯⋯對我來講,我已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後,comfort zone 不comfort zone 已不重要了⋯⋯有些人的智慧從環遊世界累積,有些人的智慧從看一粒石頭,兩粒奶頭而來。

從以上三個人的想法來看,可以看出每個人所追求的東西不同,但都引發我思考,以及幫我理出我目前的狀態。

老實說,從出來社會工作後所遇到過的連串經歷,尤其在金寶工作生活、母親逝世、轉工失敗、與前前任女友的結婚疑惑和調職糾結到分手等,直到決定買屋前,我突然有種想要安定下來的感覺。

我打算在怡保settle down 並不是最近決定的事情,而是去年年初就有了的念頭和計劃,對於大選後社會政治、媒體氛圍和對高層的心淡,讓我對工作的熱誠降溫,轉而開始專注於生活的素質。反正,工作充其量也只是工作和經濟來源而已。

我要的生活很簡單,只要能讓我在工作之餘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行,比如看電影、逛街、瑜伽課、閒時去咖啡廳喝咖啡上網看書、偶爾上論壇和創作人交流寫寫歌,用一個舒適的狀態創作、爽爽煮些新菜色或烘個蛋糕、需要充電時拿個假去檳城見朋友和遊子吟學弟妹們吸收一下青春氣息⋯⋯

我不懂我現在的狀態是否真的是舒適區,因為對於生活我還有要求,我覺得生活上(不包括工作)我還需要再設些目標,也許是去探索新的興趣或技能,或許是跟創作有關。

套句學長說的話:人是要創作的,不要放棄。